近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当谈到功能性生物肥料的发展对策时,国家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研究员周波教授对记者展开了详尽的讲解。
深度思考:问题与对策并存
周波称,我国目前微生物肥料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微生物肥料行业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可开发资源,筛选并构建一批可开发利用的微生物菌株,明确其代谢产物,作用机理及作用条件,开发出多种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品种。
其次,加强微生物肥料的科研、科普、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除根瘤菌接种剂外,其它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对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作用机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才能科学地确定优良菌种和优质菌剂的技术指标,为生产优质菌肥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较快,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国家应在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督检验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我国微生物肥料市场进一步规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微生物肥料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还应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必须接受质量监督和管理。农业部已颁布了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标准,对微生物肥料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提出了具体规定。微生物肥料质量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存在标准少、覆盖面小等问题,许多微生物肥料产品没有可依据的行业标准,或是只注重了产品活菌数量等表观指标,忽略了肥效指标等,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许多企业没有完善产品标准或没有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和必需的检验设备,产品未经检验就出厂。质量监督部门应在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立新的检测标准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方法,提高对新产品、新剂型的监测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集中功能菌剂生产,实现行业产业规模。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大多设备简陋、工艺不完善、质量意识不强。许多微生物肥料存在有效菌数含量低、保质期短等质量问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主要可以分为菌剂生产和肥料复配两个阶段。合理的微生物肥料运行模式应该是:少数有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的企业生产系列化核心菌剂,供大量下游微生物肥料复配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这一模式可以保证核心菌剂的稳定生产,同时大大降低加盟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有利于微生物肥料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呼吁政策:为产业发展护航
周波教授对记者坦言,我国的微生物肥料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的肥料生产企业还徘徊在幼稚发展阶段,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还有待发展,没有明显的效益。现在,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有相应的免税政策,其中包括饲料、农膜、部分化学农药与部分化学肥料,对销售种子、种苗、农机、化肥、农药的销售商也有相应的免税政策,但这些都不包括微生物肥料行业与产品。为了促进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建议国家在税收政策上给微生物肥料行业明显的政策倾斜,给予免收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应该加强菌种资源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检测体系,规范市场,保证微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另外,国家应该加大对微生物肥料基础研究的投入。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微生物肥料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何发展,这是一个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来分析,微生物肥料要向着功能型发展,即突出生物肥料的功能,强化基础研究。筛选建立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库;提高微生物制剂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理等。研发“功能菌剂+有机质+缓控释肥技术”接合的全功能营养型产品。还要向着专用型发展,即针对不同作物的专用型微生物肥料产品。结合土壤类型、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向着系统化发展,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系统。最后实现规模化发展,就是集中功能菌剂生产,实现行业产业规模。
|